【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口落子

黄河口落子,又称“落子舞”,属于民间传统舞蹈,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打落子使用的主要道具为落子棍一个、竹板一副、落子演出服一套。男舞竹棍,女击竹板,队形变化多端,有行进式、跳跃式、表演式等形式,或穿花衣,或八字形,有时伴有歌词,如“一根花棍一条心,我送郎哥去参军”等;“打落子”的时候需要拿个道具,这个道具就是“落子”。制作“落子”是有讲究的,首先要准备一根长一米左右的竹竿(具体长度可根据表演者的身高来定),在竹竿上截出两个标记,把竹竿三等分;然后将竹竿两端的两小段三等分,再作出两个标记;在这六个标记处分别钻孔,将竹竿穿透,用铁丝将铜钱或者铃铛固定到竹筒中;最后将竹竿两头缠上红绸,中间绑上花布。这样,一个“落子”就做成了。随着舞步的节奏,“落子”会发出多种清脆的声音。

黄河口落子流传于东营市垦利区黄河沿岸部分地区,垦利区垦利街道办事处二十一户村是垦利著名的文化乡。黄河口落子始于清末民初,大约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调查,落子盛行于陕北一代,土改时期,民间大秧歌由此大发展,落子也由此传到当地民间秧歌队,迅速走红,成了秧歌队的一朵奇葩。垦利的“打落子”兴起于原来的宁海乡宋家庄,现在的“打落子”也由当初单独的一两个人变成了现在的集体舞台节目了。

在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中,打落子表演成为不可缺少的艺术活动,在本地黄河口落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当地人最喜欢的民间舞蹈,是民间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珍宝,也是垦利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