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金钟奖得主于海洋:黄河口走出去的“金嗓子”

  东营网讯 11月26日晚,对于中国音乐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当晚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广州圆满落下帷幕,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选送的东营籍青年男高音歌唱家于海洋以98.88分拿下声乐(民族组)决赛最高分,以总决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本届金钟奖声乐(民族组)5位金钟奖得主之一。于海洋高中就读于利津一中,200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现为空政文工团青年独唱演员,师从声乐教育家孟玲教授和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老师,曾多次在各大比赛中获奖,并多次参加央视及各地卫视的大型文艺活动,个人代表作品《为祖国站岗》《母亲是游子的故乡》《还能陪妈妈多久》等,如今是民族唱法领域颇具实力的青年歌唱家。

  16岁执意背起行囊去北京学音乐

  2005年,于海洋在利津一中读高二,因为从小很喜欢唱歌,这一年他萌生了以后想走音乐这条路的想法,于是,他找到当时的级部主任和班主任,向他们阐明了想出去学音乐特长回来走艺考这条路的想法。

  起初,学校更倾向于让他走普通文化课高考这条路,老师们为他耐心地权衡其中利弊之后,于海洋仍做出了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奋不顾身”的决定——联系了北京的老师,背起行囊去北京学音乐。

  那一年于海洋只有16岁。来到北京后,他在中国音乐学院附近的地下室公寓租了一个小床位,每月租金400元左右,跟他一起同住的几个室友都是修建鸟巢的工人,就是在那方只有几平米的狭小空间里,他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音乐追梦之旅。

  今年6月份,于海洋再次路过这个昔日他住过的“小窝”时,曾在新浪微博上写下过这样一段话:“路过了十二年前我住过的小窝,也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仅仅五平米的空间,但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看书,有时能一口气学到凌晨四点。十二年过去了,看到这个小小的窗口感慨万千,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自勉。”

  于海洋说,当年孤身一人在北京学习音乐的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十分宝贵,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想这段经历,他都会获得熬过去的勇气和决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于海洋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在他17岁这一年终于有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

  音乐路上遇到很多“贵人”

  从17岁考进中国音乐学院到21岁以全系主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海洋说,在这所殿堂级的音乐学府里,他不仅演唱能力、声乐技巧等方面日渐成熟,而且遇到了很多“贵人”,音乐之路就此被正式打开。

  说起在中国音乐学院对他影响最深刻的老师,他特意提到了这样一位老师——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邹文琴老师也是我们山东老乡,心理上会觉得跟她十分亲近,而且不管在专业还是生活上,她对我的帮助都十分大,包括后来我去考空政文工团,也是邹文琴老师知道这个消息后推荐我去考考试一试的。”说起恩师,于海洋语气里满是感激。

  在中国音乐学院,于海洋还遇到了他的“老搭档”——国内知名钢琴伴奏家任卓。巧合的是,任卓也是东营人。任卓2011年从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后便留校担任钢琴系艺术指导与钢琴伴奏老师,曾多次为知名音乐人担纲独唱音乐会专场伴奏,参与艺术指导的学生多次在文华奖、青歌赛、孔雀杯等大型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大三那年,在面临就业选择的关键时期,经师兄介绍,他认识了还在读研究生的任卓,从那时起,任卓便担任起了他的钢琴伴奏老师。在后来近十年的时间里,不管是他就业考空政文工团还是参加各大比赛,一路都有任卓陪着,为他进行伴奏与烘托。11月26日晚,于海洋在本届金钟奖决赛夺冠后,任卓发了一条朋友圈——“一路走来,今晚必须祝贺你,风雨兼程,不忘初心”,于海洋在评论区这样回复:“谢谢老姐,互相搀扶,砥砺前行。”

  2010年底,于海洋大学毕业考进空政文工团时只有21岁,在团里的指导员、老师们眼中,他十分有潜力,但因为年龄小有些“不定性”,舞台经验和演唱技巧上还有些稚嫩,只要认真打磨未来不可限量。为了帮助于海洋成长,每次下部队演出时,铁金、刘和刚、王莉这些空政文工团的知名歌唱家都会坐在台下认真看他演出,并对他演唱中存在的不足一点点纠正。 “应该说不管是在中国音乐学院还是在空政文工团遇到的这些老师、前辈,他们对我的帮助都十分大,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些我生命中的‘贵人’,我才能不断成长,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于海洋说。

  身披戎装永远歌声嘹亮

  2010年对于海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他以全系主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却阴差阳错地成为全班唯一一个没有找到工作的“待业青年”。从毕业到当年年底考入空政文工团,于海洋曾度过了几个月的待业期。

  “现在看来那几个月的确是挺难熬的,我又不想放弃音乐这条路去干其他的,好在后来终于等来了空政文工团招考一名男高音的宝贵机会。”如今再回想起那段时光,于海洋更愿意将其当作上天对他的考验。

  进入空政文工团工作七年来,于海洋在演唱技巧等方面成熟了很多,同时,部队严谨踏实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对他个人成长也有很大帮助。“我爱身上的这身军装,爱空政文工团,是空政文工团培养了我,我觉得自己穿军装时最帅。”说起空政文工团,于海洋深情满满。

  因为深知演唱技巧和舞台经验的提升除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外,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近年来,于海洋陆续参加了一些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曾获2012年度“环球旅游音乐榜”十佳歌曲,2013年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山东赛区金奖,2013年中国音乐金钟奖山东赛区第一名,2014年文化部“全国声乐比赛”获奖选手,2015年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五名等,这一路上他逐渐被越来越多人看到,也收获了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在28岁这一年,他又一举拿下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总决赛全国第一名,终于达成了多年来深埋心间的梦想,而在不久后,他将迎来29岁的生日,他说这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这次获奖,算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吧,今后我会多向那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学习,在我钟爱的民族音乐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同时也感谢家乡人对我的关注,今后我会继续认真唱下去,为大家演唱一些正能量的歌曲。”在于海洋看来,一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既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未来漫漫艺术长路,他会继续踏实走好每一步。(记者陈莎莎)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